艺术,是感悟宇宙世界之本相,是触摸情感的行为表达方式。艺术是孤独的纯真,因此它需要欣赏。书画同源,则源于天人感应,而舒胸中之意气、神气、本色、率性,或为书,或为画,有所想,有所颖悟。而人之所思所想不同,便会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传达,其高妙儒雅,竞相流葩,予人以风情万种之感受,令人沉思而不觉性情流露。 观山水为明镜以品修身 ——访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志伟 米根孝 文/图 近日,与好友周清一起拜访了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志伟先生。同周志伟接触的时间里,始终感到很开心,我们谈人生、谈收藏、谈书画,谈天说地。和周志伟接触,就是一个生人,也不会有任何拘束感。周志伟常说,观山水为明镜以品修身。山清水秀,才是人的品质;修身养性,方显人的品格。 周志伟自幼年起便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少时师从艺术大家雷鸣东先生研习书画,勤奋刻苦,深得大师喜爱。改革开放初期,他借国家经济发展契机,毅然南下经商,在商海里拼出一片广阔天地。虽久经世俗浸染,但他仍怀一颗世外桃源之心,闲时常约三五好友流连于山水间垂钓嬉戏,或于书房一隅信笔涂鸦品茗论道,渐觉灵魂之归宿乃在自然之间、茶盏之内、笔墨之下、书卷之端。后来,他弃商从文,专心于陋室枯坐,阅书海常与孔孟老庄为友,挥豪情惯与笔墨纸砚相伴,饮茶茗为甘露以洗身心。他精心钻研书画艺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竟然渐创佳绩,多次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出访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览。周志伟平生爱好收藏古玩玉器,尤爱紫砂,不问多寡,但求佳品,竟于无意中保护了数件国家文物。 艺术熏陶论人生 走进周志伟的居家住所,犹如让人置身于艺术的宝殿。只见客厅画案上摆满笔墨纸砚;墙壁上挂满书法、绘画作品;在他的收藏室里,是古玩、玉器、杂项珍奇和形态各异的紫砂壶,放眼望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周志伟的客厅和收藏室里参观,是一种享受,能让人目不暇接。整个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满屋的宝贝让人心生羡慕。 在周志伟工作室里,还陈列着许多他和名家友人的合影,其中包括他和恩师——当代著名书画家古玩鉴赏家雷鸣东教授、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汪国真、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及作家余秋雨等人的合影。周志伟工作室的茶桌上有十多把大小不一的紫砂壶,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茶宠,工艺精美。品茶时,只见他把洗茶水都浇在上面,他说这叫做“养”,养的久了,这些茶壶会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光泽,茶宠会更形象、生动。周志伟说:“品茗品的不仅仅是茶水,更是自己的生活,人生的味道其实全在这一杯小小的茶盏里。从沸腾到平静,从苦涩到甘甜,全都咽下,然后再细细回味那份若有似无的醇香,只要意诚,你就会领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正如古人云‘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他的话让我端着茶钵的手也沉重起来。的确,从一个曾经从商的人,走入目前的文化圈子里,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钱赚的再多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效益,也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冰冷数字。” 周志伟说:“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书法和收藏,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穿没什么用处,其实对于个人的享受而言,我早就没什么追求了,我只是希望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浩瀚如海,我们都只是这海里的一滴水珠,早晚都会被蒸发掉,自身的得失已经没必要去计较了。”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周志伟刚刚步入了人生的秋天,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这个时间段,有人看到的是枯萎飘零的叶子,也有人看到累累硕果的收获。我接触过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成功人士,都是抓紧时间想把青春留住,趁着还有点精力就尽情挥霍和享受,想要拼命填满欲望的沟壑,然而却陷入了一片悲凉的空虚。也有很多人害怕面对易逝的年华,终日惶惶不安,哀哀凄凄,未老先现出衰败之态。而在周志伟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出这些,他依旧每日忙碌在他钟爱的艺术世界里,或与朋友讨论诗词书画,或与好友闲来垂钓怡情,或在陋室品茗论道。他把每一天都过的富足而充实,既无大悲亦无大喜,却有一种难得的平静安详。 周志伟告诉笔者,他的人生宗旨就是一颗真心广交天下良友,把满腔热血奉献普世众生。商海沉浮的经历给了他一片宠辱不惊的淡泊胸怀,书法艺术的熏陶给了他一颗宽容博大的心,而古玩收藏则给了他一双富有洞察力的眼睛。他遨游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陶醉在古典诗词经书里,他觉得此时的他才找到了灵魂真正的栖息地,而世俗间的纷繁名利,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薄如尘埃,短如晨露。“只是有些痴人俗人看不破,放不下罢了,争来斗去的不过是一场幻梦。”周志伟说:“经历了太多,对一切自然就看的淡了,但我不是消极的放下,而是积极的舍得。” 周志伟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大型文献系列纪录片《国门百年》的策划制作中,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翟俊杰,由雷鸣东教授和央视著名制片人黑子做总策划。“这是一份公益事业,我希望能为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出一份力,作为华夏子孙,我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以前经商积累了一些财富,现在都投入到对艺术的追求上了,平时也力所能及的做一些慈善事业。” 周志伟说: 书画园里可“耕田 看着挂满屋子的书法作品,我询问起周志伟是何时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结缘的。 “首先声明,我可不是什么书法家收藏家啊。但是说到书法,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启蒙恩师——雷鸣东教授。”从他郑重严肃的神情里,我能感到周志伟对这位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厚重的感激之情。周志伟说:“我19岁开始就跟着雷老师学习书法和绘画了,那个时候真是年轻,什么都不懂,但是雷老师非常宽容大度,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从书画技法到艺术品欣赏与鉴赏,从做人到做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周志伟19岁时跟随雷鸣东教授学习书法和绘画,由于勤奋刻苦,深得老师喜爱,后虽步入商海,但心中对艺术的渴望却从未熄灭,后来幸遇书法家、兰亭教育奖获得王建国老师亲传心得,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又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之自己的努力揣摩,废寝忘食的钻研,渐渐有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书艺理论和艺术表现形式。 周志伟在画案上铺开一张宣纸,开始执笔在纸上挥洒起来。 “我认为,书法家是以书法直抒胸臆,表现人格,体现学养,突出书法艺术的寓意抒情功能,使书家的天赋才情与修养品格得到充分的融合和发挥,” 周志伟说:“你仔细看,其实我不是在写字,我是在画字,我是在让这一个个规矩的汉字舞起来,不那么循规蹈矩,而是随着心意载歌载舞。写书法首先就是要放得开,胸怀开阔了,下笔自然也就流畅了。” 周志伟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源于传统发挥于自然,以为临摹的像就是成功,就是书法家了,其实是一种谬误,因为没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大的失败。如果只有形似而无神韵,临摹一万遍《兰亭序》,也不能成为王羲之,只会显得做作,既失去了自然美,又丢掉了自己的个性,真是最大的悲哀。 “说到画字,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忘’,你要忘记自己是在‘写字’,要从心底重新认识眼前的这个字。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其实是由一幅幅图画演变而来,每一笔都是风景,每一画都是情趣。如果你从意识上认为不是在写字,而是在画自然山水,让自己融入到画中,去忘掉自己,到了无我无字的境界,你就能体会到书法的奥妙了。” 周志伟这番颇有禅意的话语让我久久回味,这种“无”的境界是多少人不断追求却无法到达的啊。 关于书法,周志伟还有一个既有趣又形象的比喻,他说书法就像武术,酝酿的时候要缓慢沉稳,但是一旦手握笔时就是剑出鞘时,要准确、快速、巧妙,这个“巧”就是书法家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结晶,“巧”并不是偶然,而是平时功夫的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才能让书法在这一瞬间爆发出一种艺术天然的美。 周志伟书法之余,还画山水,山水之中,蕴藉着书法情境心怀。山水是一幅画,是几个字,敞亮给予心动,心动是一首诗。他认为,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幅画,一个字,一句诗。因此他在他的山水画中放进去的是友情与达观,于是他的朋友众多。 收藏体现价值观 周志伟的收藏室里有满屋子的藏品上,这些藏品名目繁多,形态各异,很大部分我都叫不上名字来。看我一脸的好奇,他说:“我收藏的不单是器物,更是它们背后的历史。” 周志伟又开始做我的鉴赏老师,滔滔不绝的介绍起来。原来他的藏品中既有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古化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钱币、秦汉时期的陶器;又有良渚文化至今的玉器、明清以来的名家书画,甚至还有清朝王府贵族们的私人把玩器物等等。周志伟的收藏涵盖时期之久,覆盖内容之广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你这就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嘛!”我禁不住赞叹道。周志伟爽朗的笑笑:“你仔细看,这每一件器物的精美锈色、包浆、造形、质地都能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及其独特的艺术文化,这一只斑驳破损的陶碗就是当时秦朝古人的日常用品,这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包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汗水,怎能不让我为它感到自豪呢!”听了周志伟的话,我不禁也对这只承载了历史与文明的器皿肃然起敬。 在周志伟诸多的藏品中,紫砂壶占有很大的比例,从明、清、民国、文革至今的紫砂茶具应有尽有,造型各异,有不少名家作品。周志伟对我说:“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的统称。”他随手拿起一只没有任何花纹的壶演说起来,“较于精美的瓷器,紫砂更加敦厚;较于温润的玉器,紫砂更加纯朴;较于贵重的青铜器,紫砂更具文气;较于华丽的金银器,紫砂更显内敛”。“给你看一件我珍藏的宝壶,这就是著名的供春壶。”说着,他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取出一个盒子打开来。 这只紫砂壶看上去很像一颗树瘤,壶身上有许多独特的纹理,还有几处似乎是工匠在制壶时无意中留下的手指凹痕。关于供春壶的来历,周志伟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是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有一位官员的书童叫做供春,他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器具,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修饰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的古朴可爱令人惊叹,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作为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一个开创性的标志,供春壶是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转折点,誉满天下的供春壶也成为了后来历代制壶名家争相仿制的作品。 说到收藏,自然绕不开仿品的话题,但是周先生对仿品也自有一套新颖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大多数人视仿品为弃物是一种误区,“绝不能小看仿品啊。” 周志伟又拿起一件“石瓢”的紫砂壶为例,“正如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所说‘一件佳美的紫砂作品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传统品种的茶壶,经过若干年演变,溶进了多少艺人的心血,一个特定类型的壶也越来越完美,一把“仿古壶”,甲工匠是这样处理嘴、钮的,乙工匠是这样拍打壶体的肩、腹的,每个工匠都用个人不同的审美观去理解,去制作,自然而然就有了生命本质差异的韵味,虽是仿古,实则创新,当今的你我再来做“仿古壶”,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做,加上自己的秉性脾气,这件作品便如人一般有了自己的灵魂。计较真假早已失去了意义。 永往直前人生路 当一个人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时,有时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时的他已无暇顾及更多与艺术无关的东西了。熟悉周志伟的朋友都知道他心宽体胖、交友甚广、乐善好施、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品茗、聊天、谈书论道、切磋技艺、朋友聚会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周志伟的助理汪勉勉的话说:“跟周老师在一起工作很开心,他天天都乐呵呵的,只要你跟他呆上一会,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乐观所感染,看他50多岁了,可他有时上楼梯还蹦蹦跳跳的,就像个孩子。”提起天天人来客往、周志伟的好人缘时,汪勉勉说:“俺周老师非常好客,知识面很宽。朋友来玩,临走他总是送给人家书画作品或是一些他收藏的艺术品作纪念,有时让我看着都替他心疼,可周老师觉得送人礼物也是一种快乐。”果真如此,采访时一位朋友到他家来找我,周志伟当即书写一幅“九和”书法作品送到了那位朋友手中。“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他对友人和有同样经历的朋友的一种关爱和激励,这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释怀、从容之态。 相关链接: 周志伟,字心羽,法号延谷 ,斋号九和庄主,祖籍安徽 ,汉族,1958年生于河南郑州。 自幼年起便显现出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勤奋刻苦,潜心钻研书画技艺,孜孜不倦,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奖: 1981年参加中州风情书画展; 2007年参加中国牡丹名家书画展; 2008年参加中华文化艺术品牌走向世界推动大会,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及重要领导的接见; 2009年参加中国艺术家访问团,出访韩国; 2010年参加绿色家园·和谐世界全球华人书画作品大联展并获银奖; 2010年应邀参加大型文献系列纪录片《国门百年》摄制组; 2011年参加中国艺术家访问团,出访美国; 2011年书法作品入展中国职工书法作品展等。 人生格言:乐观方达观,淡泊亦淡定,安心安好心,做人做好人。 周志伟是我国艺术界的书法家、收藏家、古玩鉴赏家、博士。现为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外新闻社艺术委员会主任,大型记录片、电视连续剧《国门百年》艺术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