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向阳牡丹画 |
|
图片资料 |
图片名称: |
韩向阳牡丹画 |
编辑: |
admin |
创建日期: |
2012-02-26 20:21:31 |
简介: |
自古洛阳多才子 墨彩银毫绘人生
一一访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韩向阳
米根孝 文/图
10月25日,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书画百扇展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隆重举行,国家有关部委、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有关领导、首长和来自海内外的书画界知名人士百余人参加了这次庆典活动。活动期间,展出了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李君生、谢秀申、韩向阳三位书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扇面的形式,以山水、花鸟、书法的表现方法,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在展出的作品中,韩向阳先生画的牡丹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牡丹画作品布局合理、色彩艳丽、栩栩如生。能把花中之王刻划如此,功底不凡!在书画百扇展将结束之际,笔者专程采访了这位并不怎么出名的画家。
洛河水磨砺出来的艺术家
韩向阳看起来很普通,河南人所有的敦厚、踏实、勤奋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他说:“从小,我就喜欢绘画,后来有幸得到许多名师的教诲,并且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受到感染,亲自到陌生的地方和基层去工作锻炼和学术研究,从而也交到许多学术同道和艺术挚友,从而使我的书画道路越走越宽。”韩向阳以画笔描绘人生、以勤奋填补生活。他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生是最大的画卷。他出生于中国牡丹之都洛阳,洛阳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 ,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同时,洛阳又是牡丹的故乡,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因而从小的耳闻目睹使牡丹在他的心里扎了根,韩向阳酷爱牡丹,自然他笔下的牡丹栩栩如生。
韩向阳先后求学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研究生工作室。合著编写有《写实的力量》、《水墨风骨》、《体验·印象》、《当代实力派中国画书法作品集》、《当代实力派油画作品集》等学术著作。如今,韩向阳是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教授。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校区教学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工作室主任、桐庐黄公望画院荣誉院长、《美术新视野》编委会主任。现为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勤学苦练形成自己的绘画作风
韩向阳曾经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通州校区教学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工作室主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艺术创作中,他认识了诸多师友,使他的绘画技巧日益增高。“作为一名画家,要始终有一颗淡定的心,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磨难和不公,所以说经历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积累的越多,经历得越多,生命才能就越有厚度、越有高度、越有强度。人生如此,书画艺术也是如此。” 韩向阳说:“在书画艺术上,要‘外师造化’,更要‘中得心源’,要借助外在对象激活和发掘自身表达的欲望,完成内心情感的抒写,才能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作为一名画家,韩向阳不仅是十分勤奋的,而且人缘也极好,这与他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有关,因为它有机会接触许多画友。许多他教过的学员画家和同事对于他的人品品格和为人处事赞不绝口,从而也使他周围形成了互相帮助和相互砥砺的创作圈子。他身边有许多甘于为艺术奉献的当代实力派画家,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丰富当代的视觉艺术而默默耕耘。
教学与创作相互促进,干中学,学中干,学海无涯,这在韩向阳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韩向阳自幼随父亲习画,自然掌握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后来又当了老师,教书育人,苦练书画,坚持到现在。他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山水、花鸟都下过很大功夫。写生、临摹是他的必修课,多年来一直坚持不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书时,恰逢贾又福先生第一次到这所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开办山水画创作工作室。“黄埔—期”的机遇,贾先生的治学之道和苦学精神使韩向阳如沐春风,促使他的创作飞跃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作风。
山水画延续北方山水画特征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期间,韩向阳重点解决了山水画的技术问题。贾又福山水画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强凋和重视写生的创造性,使韩向阳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开始传统文化上的思考。通过领略中国美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搜妙创真”的创作思想,他以“我法”和即时的情绪,沉着下笔。对于山水画系统的训练,多次带队下乡写生的磨砺,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创作面貌。
韩向阳的山水画延续了北方山水的精神,继承了贾派山水重视积墨和笔法讲究的特征。他说:“贾又福先生对当代山水画的贡献是在总结传统文人画炼笔炼墨、书画同源和各种皴法精粹基础上,摒弃了明代以后过于游戏化的“逸笔草草”和轻佻的用笔,而发展出一种严谨的笔墨程式。这些笔法看似易学,其实深入掌握很难,因为这种笔墨里蕴含了先生长期的功力和精神的价值。”韩向阳在与贾先生的朝夕相处中,领会了其中的奥妙。但他不因袭乃师,而是上溯宋人的刚健、元人的笔法灵动和黄宾虹的“浑厚华滋”、李可染的“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现代中国画传统。这就使韩向阳多年磨炼出自己的一套创作手法:宋元的构图、贾先生的积墨、生活的情感。
在这种认识下,韩向阳的山水画选择的视角广阔,场面宏大,即使小的局部,也有一种苍茫的大气。他用笔率真,不论大山突兀,还是起伏的丘峦,都在寻找一种节奏和韵律。为了避免层层积墨的过于草率和板结,他有意在多重的积墨中增加一种松动感。由于韩向阳作画极少着色,而道家“计白当黑”的阴阳观要求以田园风光为代表的山水画需要恰当取舍,才能做到“知白守黑”的自然玄妙。韩向阳告诉笔者:“道家的无极精神和追求田园生活的恬淡,在画面上需要调整皴擦的次数和笔墨的浓淡。这样画家为了抵消皴擦过干密集而造成的拥塞,只能在结构的处理上适当空疏,而这就使笔法的追求必须更胜一筹,这种高超的技巧非常规技术所能解决;反过来.如果画面构图过于完整,也常常阻碍纯水墨的对比协调,造成黑白过渡难以驾驭,无法深刻体现中国画传统的精神。所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研究。”韩向阳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思踌再三,不同于其师贾先生遇到这种问题是通过自己炉火纯青的功力和深度张扬笔墨图式的精神伟力和宇宙品质。而是退而求其次,以黄宾虹的“五笔七墨”调整明暗层次和李可染的现实主义造型观结构笔墨,这样就找到了一条从生活中寻找答案,以实践解决问题的钥匙。
花乌画是吉祥的生活和民间题材
如果说韩向阳的山水画是追求道家无为精神的感召,以黑白秩序重塑大千世界的雄峻和峭拔的话。他的花乌画则多是吉祥的生活细节和民间题材,在一种世俗信仰和普适情结中感受着大众的力量,借助生活和民间题材使他的艺术得以升华。他说:“把道家的力量与儒禅相合,才能释放出一种朴实生活的真挚和永恒。” 韩向阳来自牡丹之乡洛阳,自然他笔下的牡丹栩栩如生。韩向阳的墨牡丹,远学明代徐青藤,近宗现代齐白石,但其笔法纯以山水法结体和篆籀笔法为之,又不同于前人。墨牡丹虽然图式是花鸟画,但黑白的张力象征民间香火的代代相传和无穷的生命力,完全折射了自然界的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终极感受。韩向阳画牡丹多用书法和山水画技巧,枝干枯拙,花瓣劲俏,不以过多的色彩取胜,夸张而不失神韵,重点制造视觉上的一种感受,给人一种恬淡的宁静致远。韩向阳的写意牡丹来源于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并在他的心中得到了升华。他画的牡丹就像是用笔墨色彩组成的“交响乐”,花有大小开合、茎有长短多少、叶有正侧聚散,墨色浓淡冷暖、线条粗细刚柔,一切绘画要素皆处于矛盾之中,从而产生无穷的变化和蓬勃的生机。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纵一横,矛盾中寻求统一,统一中寻求变化。正是这样,他的画才会给人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感受。
在继承海派吴昌硕吉祥博古图的基础上,韩向阳的花鸟画缩小了吴氏大构图的风格,而是多以方形的镜面,较为饱满的图式,集中了一种张力而夸张了细节,艳而不俗,甜而不腻,紧中有放。所以,不论花鸟画、山水画,韩向阳在追求一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精神品格,这种“笔墨无极道黑白”也是当代中国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和不二法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