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凌纪伟)8月29日,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并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
不难看出,聚焦“科技创新”将是我国今后科技工作的一大亮点。众所周知,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活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届政府深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带来更有质量和竞争力的发展。
李克强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围绕大局,瞄准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迸发出来,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让科技造福人民。
总理的上述讲话,全面、完整地阐述了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方面,要做好科学技术层面的创新,向世界科技前沿看齐;另一方面,要以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契机,做好体制机制创新,凸显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为科研人员投身创造、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
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让科技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关键还要靠企业的创新。企业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此前,中央已经明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市为例,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北京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1657.3亿元,占北京地区初步核算GDP的比重达9.3%。这一数字表明,技术交易在首都经济发展中日趋活跃,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已成经济增长的新支点,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创新不应止于技术领域,来自制度层面的“创新”,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改革同样不可缺位。李克强强调,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还得靠改革。当前深化科技领域改革,仍然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抓紧推出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他要求,围绕完善投入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推广创新激励政策等重大任务,提出措施、抓好落实,使全社会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后,在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消和下放了多项审批权限,表明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心。回顾今年以来国务院历次重大会议,简政放权、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频频被提及,可以看出,政府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不断辅以制度创新和改革,将改革和创新有机结合,以实际行动为激发就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新“四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正进行着深刻的转型,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只要将创新和改革结合起来,将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企业创新的活力有机融为一体,就能使市场迸发出活力,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