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艺术,是感悟宇宙世界之本相,是触摸情感的行为表达方式。艺术是孤独的纯真,因此它需要欣赏。书画同源,则源于天人感应,而抒胸中之意气、神气、本色、率性,或为书,或为画,有所想,有所颖悟。而人之所思所想不同,便会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传达,其高妙儒雅,竞相流葩,予人以风情万种之感受,令人沉思而不觉性情流露。 浓情笔墨 淡雅人生 ——访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唐秉耕 唐秉耕,1945年生于上海,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分会会员、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一级国画委员)、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一级书画师、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近日,记者与澳大利亚友人一起拜访了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唐秉耕先生。同唐秉耕接触的时间里,始终感到很开心,我们谈人生、谈书画、谈收藏,谈天说地。和唐秉耕接触,就是一个人生,也不会有任何拘束感。唐秉耕常说,观山水为明镜以品修身。山清水秀,才是人的品质;修身养性,方显人的品格。 唐秉耕自幼年起便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少时师承张大千的女弟子厉国香专攻山水和花鸟,研习书画,勤奋刻苦,深得大师喜爱。取诸家之长,功力深厚形成独特风格。他仍怀一颗世外桃源之心,闲时常约三五好友流连于山水间,或于书房一隅信笔涂鸦品茗论道,渐觉灵魂之归宿乃在自然之间、茶盏之内、笔墨之下、书卷之端。专心于陋室枯坐,阅书海常与孔孟老庄为友,挥豪情惯与笔墨纸砚相伴,饮茶茗为甘露以洗身心。他精心钻研书画艺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竟然渐创佳绩。其书画作品多次被中国展览公司选中参加世界书画展览,在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均有展出。 江南奇葩正盛年 唐秉耕,早年师从厉国香先生学习国画,后为岭南画派黄幻吾先生入室弟子。他潜心艺术五十余年,专攻山水花鸟,工写皆能。知山乐水见性情,水墨文章最动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卓有成名。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唐秉耕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次次用心聆听大自然中四季流变的交响乐章。那山峦、江流、飞瀑、森林、草原、晨曦、暮霭.....他对生命的律动有了最真切的感知。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他蓦然心领神会到一种天人合一、象于无形的感动,原来,人类最好的精神寄托在山水之间。唐秉耕也深知,艺术是内心情感的产物。艺术成就高下,不仅是个人才能表现,更是个人的综合素养。这样的认真作画,思想念头和踏实作风,为他今天取得一定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唐秉耕的山水画,既有严谨的技巧与法度,又有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其独特的形式与结构反映了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多年来,他勤于书法研究和创作,坚持以书法笔意入画,娴熟运用的线条,展示出他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有选择地兼容南、北山水的绘画技巧。因此,其线条也就有了外在的性格印痕和内在的人文精神。画面中点、线、面的节奏变化和滋润多变的墨色,巧妙地融入了西洋绘画和笔法,用明亮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笔、墨、色的相互交融、映衬,使作品洋溢着岭南山水的苍劲,又有江南山水的朦胧诗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早年的游历写生,将四季云烟烂熟于胸。他将自然中的真实的一瞬与主观情思巧妙融合并形诸笔端,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感人。他喜欢画烟云、暮霭,时而在丛林间飘忽涌动,时而从峰巅跌落低垂,时而在山涧悠悠徘徊……一派诗意、一种心情。他善画水,不论是微波荡漾的江河,还是飞流直下的瀑布,都有形、有色、有势、有声,或水波不兴、波光粼粼、或水花飞溅、山鸣谷应……这具象的表现形式,跳跃着宇宙自在的生命力量,蕴含着画家对生活的深切热爱以及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观唐秉耕的花鸟画,以岭南风格为底色,又大胆地涉取了任伯年,江寒丁、王雪涛的某些精髓,以富有个性的笔墨、章法和形式,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气象。画面中四季的花卉参差相背、疏密错落、浑然天成;跃于其间的鸟儿,顾盼生情、相映成趣,无不透露着空灵、流畅和秀丽的情志,真乃形、神、意的最佳契合。 记者有幸先睹了唐秉耕这些年创作的作品,无论山水,还是花鸟,皆笔墨雄健流畅,色彩亮丽柔润,构图充满生机,意境清新悠远,在浓郁的岭南画派神韵中,呈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熏陶论人生 走进唐秉耕的居家住所,犹如让人置身于艺术的宝殿。只见客厅画案上摆满笔墨纸砚;墙壁上挂满绘画作品;在他的收藏室里,杂项珍奇和形态各异的石雕,放眼望去琳琅满目。在唐秉耕的客厅和收藏室里参观,是一种享受,能让人目不暇接,满屋的宝贝让人心生羡慕。 在唐秉耕工作室里,还有许多他和名家友人的合影,其中包括他和恩师——当代著名画家厉国香、黄幻吾等人的合影。唐秉耕工作室的茶桌上有十多把大小不一的紫砂壶,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石雕,工艺精美。品茶时,只见他把洗茶水都浇在上面,他说这叫做“养”,养得久了,这些茶壶会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光泽,茶宠会更形象、生动。唐秉耕说:“品茗品的不仅仅是茶水,更是自己的生活,人生的味道其实全在这一杯小小的茶盏里。从沸腾到平静,从苦涩到甘甜,全都咽下,然后再细细回味那份若有似无的醇香,只要意诚,你就会领悟到许多人生的真谛。正如古人云‘茶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他的话让我端着茶钵的手也沉重起来。 唐秉耕说,“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书画和收藏,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穿没什么用处。其实对于个人而言,我只是希望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浩瀚如海,我们都只是这海里的一滴水珠,早晚都会被蒸发掉,自身的得失已经没必要去计较了。”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唐秉耕刚刚步入了人生的秋天,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在这个时间段,有人看到的是枯萎飘零的叶子,也有人看到累累硕果的收获。我接触过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成功人士,都是抓紧时间想把青春留住,趁着还有点精力就尽情挥霍和享受,想要拼命填满欲望的沟壑,然而却陷入了一片悲凉的空虚。也有很多人害怕面对易逝的年华,终日惶惶不安,哀哀凄凄,未老先现出衰败之态。而在唐秉耕的身上,却丝毫看不出这些,他依旧每日忙碌在他钟爱的艺术世界里,或与朋友讨论诗词书画,或在陋室品茗论道。他把每一天都过的富足而充实,既无大悲也无大喜,却有一种难得的平静安详。 唐秉耕告诉记者,他有一颗真心交天下良友,潜心艺术。书画艺术的熏陶给了他一颗宽容博大的心,而石雕收藏则给了他一双富有洞察力的眼睛。他遨游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里,陶醉在古典诗词经书里。他觉得此时的他才找到了灵魂真正的栖息地,而世俗间的纷繁名利,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薄如尘埃,短如晨露。唐秉耕说,“经历了太多,对一切自然就看的淡了,但我不是消极的放下,而是积极的舍得。” 书画园里可“耕田” 看着挂满屋子的书画作品,我询问起唐秉耕是何时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结缘的。 “首先声明,我可不是什么大师收藏家啊。但是说到书画,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启蒙恩师——厉国香、黄幻吾先生。”从他郑重严肃的神情里,我能感到唐秉耕对这位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厚重的感激之情。唐秉耕说:“我15岁开始就跟着厉老师学习书法和绘画了,那个时候真是年轻,什么都不懂,但是厉老师非常宽容大度,教会了我很多很多。从书画技法到艺术品欣赏与鉴赏,从做人到做事,影响了我的一生。” 唐秉耕跟随厉国香、黄幻吾教授学习书法和绘画,由于勤奋刻苦,深得老师喜爱,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又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之自己的努力揣摩,废寝忘食的钻研,渐渐有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书画理论和艺术表现形式。 唐秉耕在画案上铺开一张宣纸,开始执笔在纸上挥洒起来。 “我认为,书法家是以书法直抒胸臆,表现人格,体现学养,突出书法艺术的寓意抒情功能,使书家的天赋才情与修养品格得到充分的融合和发挥,”唐秉耕说,“你仔细看,其实我不是在写字,我是在画字。写书法首先就是要放得开,胸怀开阔了,下笔自然也就流畅了。” 唐秉耕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源于传统发挥于自然,以为临摹的像就是成功,其实是一种谬误,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才是遗憾。倘若只有形似而无神韵,临摹一万遍《兰亭序》,也不能成为王羲之,既失去了自然美,又丢掉了自己的个性,真是最大的悲哀。 “说到画字,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忘’,你要忘记自己是在‘写字’,要从心底重新认识眼前的这个字。众所周知,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其实是由一幅幅图画演变而来,每一笔都是风景,每一画都是情趣。如果你从意识上认为不是在写字,而是在画自然山水,让自己融入到画中,去忘掉自己,到了无我无字的境界,你就能体会到书法的奥妙了。” 唐秉耕这番颇有禅意的话语让我久久回味,这种“无”的境界是多少人不断追求却无法到达的啊。 关于画画,唐秉耕还有一个既有趣又形象的比喻,他说做画就像武术,酝酿的时候要缓慢沉稳,但是一旦手握笔时就是剑出鞘时,要准确、快速、巧妙,这个“巧”就是画家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结晶,“巧”并不是偶然,而是平时功夫的积累,正所谓厚积薄发,才能让作品在这一瞬间爆发出一种艺术天然的美。 唐秉耕画画之余,还写书法,山水之中,蕴藉着书法情境心怀。山水是一幅画,是几个字,敞亮给予心动,心动是一首诗。他认为,人走到哪里,都是一幅画,一个字,一句诗。因此他在他的山水画中放进去的是豁达的人生观。 勇往直前人生路
当一个人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时,有时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时的他已无暇顾及更多与艺术无关的东西了。熟悉唐秉耕的朋友都知道他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品茗、聊天、谈书论道、切磋技艺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唐秉耕的夫人肖静怡也是一位执着艺术的花鸟画家,她的作品风格清新、朴实平和、颇受人青睐。夫唱妇随,笔耕不辍,在艺海闲游中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用肖静怡老师的话说:“老唐性格温和达观快乐,只要你跟他呆上一会,不知不觉就会被他的乐观所感染。”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贤内助,唐秉耕的成功,少不了夫人肖静怡的一半功劳。这对画坛伉俪生活上同甘苦,共患难,事业上互相理解和支持。为了支持丈夫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事业,肖静怡包揽了家中一切的琐事和社会应酬,还学会了电脑图文处理技术。她依然坚持从小酷爱的书画爱好,并有作品参加各类展览。而当丈夫创作花鸟画时,她会兴致勃勃地补上几只小鸟,为画面增添情趣,我们在唐秉耕的花鸟画中,常常可以窥见肖静怡的神来之笔。珠联璧合的天作之举,将“蜚声画坛,比翼翱翔”流传久远。
唐秉耕年富力强正当创作盛年,期望他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为中国国画艺术发扬光大、为岭南派的继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自[酸甜苦辣网]http://www.stklw.com/qinggantiandi/jingpinshuhua/2012-09-24/3256.html
|